在當下中國,對個人而言,跨越階層的途徑或許是買房。對企業而言,跨越階層的途徑一定是上市。在中國“高競爭、快變化”的背景下,能否跨入交易所,對企業而言可能是“一步天堂,一步深淵”。

這不,7月在互聯網媒體的產業與財經板塊刷屏的新聞有兩條,一條是小米ipo,一條是拼多多ipo。雖然互聯網是個藍海極少(或者說藍海變為紅海的速度極快),馬太效應極明顯的產業領域。但事實上,互聯網領域一直有新企業新產品作為生力軍嶄露頭角,甚至成為一時的資本追逐的熱點。這正是一個產業具有極高活力和成長性的表現。

反觀環保產業,2017年是環保企業ipo的“大年”。全年共13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a股和h股)。2018年,這一勢頭得以延續,整個上半年有4家企業敲鐘(鵬鷂環保、博奇環保、上海實業環境和綠色動力環保)。而在證監會近一年以來的預披露和預披露更新名單中,也有10家企業身處等待區(已排除已上市的企業和被否的企業)。雖然在ipo審核明顯趨嚴的當下,這些企業能否如愿還有比較大的未知數,這一群體的走向對環保產業的發展而言還是十分重要的。對投資者來說,環保企業ipo成功可以帶動該領域的投融資,與之對應,ipo失敗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投資者對環保企業標的的投資信心。而對他們自身,成功進一步,借力資本市場可以讓企業實現加速發展,實現投資并購、海外布局等重大戰略。未成功退一步則可能成為其他企業整合的對象。

正因此,我們不妨以這10家環保企業為視角,看看環保產業的潛在生力軍的模樣。

財務數據分析

因10家企業所從事業務區別比較大,難以直接橫向比較各項財務數據。因而在此僅選10家公司近一個財務期的三個比例數據:毛利率、負債率、營收增長率,來衡量10家企業的業務利潤水平、輕-重資產水平和增長情況。

有趣的點

從10家企業的財務數據等種種信息可以看出當下環保產業的一些有趣的現狀:

資源再生和環境監測企業整體表現較好;

10家ipo申請企業中北京環保企業意外的少。更靠近政策和政治核心的北京圈環保產業發展成熟度明顯高于環保產業整體水平——該占的坑都占了,該上市的都上市了,該被整合的都被整合了……

山東的擬上市環保企業意外的多。山東經濟大省環保小省的尷尬局面正飛速發生改變。相較于政策刺激,工業治污需求帶來的環保產業刺激作用度在提高;

具備互聯網概念的智慧環衛并不一定意味著高毛利或高成長性,但確實對應著業務的輕資產(智慧水務企業威派格毛利率和增長率都約為10%,但資產負債率低至21%);

10家環保企業成立時間的中位數是2006年,環保產業的創業-上市周期約為12年;

優質企業逃離新三板的現象非常突出。10家企業中有景津環保、松煬資源、國林環保三家企業都曾是新三板掛牌企業;

10家環保企業中有不少細分龍頭。景津環保是國內,乃至世界的污泥板塊壓濾機龍頭企業;力合科技是在國內環境監測市場的市場地位和市占率與聚光科技等上市公司在同一量級的企業;鼎實環境是土壤修復領域的知名企業,是國內從事土壤修復業務的企業,被普遍認為在修復行業排名前五;國林環保是國內的臭氧發生器生產商……

一些企業都在ipo申請前后被保曝出負面新聞,如2017年就因卷入賄賂事件被否過一次的力合科技。(此次是改變了上市的板塊,改成創業板)

環保產業的前景

從這些擬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環保產業的現狀還足以稱得上樂觀。隨著環保政策逐漸向各級區域落實,區域環保市場還能支撐起不少環保新面孔逐步發展壯大。而細分領域的龍頭面對的市場也足夠支撐其沖擊ipo。但從某幾家企業在ipo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來看,合規性存在問題在環保領域應該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這一原罪是環保企業個體和環保產業整體向上發展過程可能隨時爆雷的巨大風險因素,也是中國環保產業走向國際化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