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人類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之一。但是當前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由于缺乏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措施,許多污染物伴隨著生產過程進入土壤(礦產資源開發不合理,長期排污灌溉,濫用有機物、化學農藥等)環境,造成土壤污染。隨著“土十條”的正式實施,我國的治理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一、我國土壤污染現狀及修復現狀

?我國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十分嚴峻,全國至少有10%的耕地被農藥所污染,216.7萬hm2的耕地被污水灌溉污染,1330萬hm2的土地被占用并被固體廢物摧毀。并且據統計,由于每年重金屬污染1200萬噸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我國農業土壤污染主要表現為肥料元素的積累,多種重金屬的嚴重污染以及農藥和有機污染物存在大量的殘留。根據受污染土地的類型,土壤修復可分為場地修復,礦山修復和耕地修復。

根據中國工會發布的最新數據分析,中國有200萬畝工業場地需要修復。根據項目招標情況,現場修復量波動較大,保守估計每畝土地價格在20萬元至50萬元之間。場地修復的市場空間將達到1萬億元。保守估計要修復的礦山污染面積約為300萬畝,保守估計為每畝5萬至10萬元,這意味著礦山修復的市場空間將達到3000億元左右。中國受污染的農田約為3.92億畝,保守估計每畝10,000元人民幣,意味著受污染農田的整治市場空間為3.92萬億元人民幣。因此,土壤修復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級,約5.22萬億元。

二、土壤修復產業發展趨勢

我國的土壤修復產業起步較晚,具有相應加工資質的企業的生產能力和規模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根據有關分析報告,我國的土壤修復資金僅占環保產業總投資的不到1%,而在發達國家,這一領域的比例通常為30%至50%。資金的缺乏嚴重制約了土壤修復產業的發展。盡管如此,我國的土壤修復產業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其可以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避免走彎路,實現土壤修復產業的快速發展。

另外,技術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動力之一,先進高效的技術將實現行業的跨越式發展。自1980年代以來,我國的科研人員一直關注各種類型的土壤污染,并參與了許多基礎工作。土壤修復產業全面部署后,土壤修復技術的研究和探索已成為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經過多年的實踐,土壤修復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技術應用還不夠多樣化。對于重金屬,大多數情況下使用固化/穩定化。因此,相關產業應進一步加大對科學研究的投入,重點放在環境友好型土壤修復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上,專注于高修復效率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以有效降低土壤修復的成本。